主页 > 国内目的地 > >正文

长溪古村属于典型的深山区农村,四面都是大山,空气非常好,气氛也相当安静,历史还特别悠久

来源: 精品旅游   |  作者: 胡天   |  发布时间: 2020-09-29

  “农村脱贫问题”,可能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了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举国上下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相信今年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这次我们来到婺源旅游,就特意走访了一些山区的古村古镇,实地感受了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走出景德镇机场的已经是中午时分,江西东北部地区特有的湿润又带着清冷的凉风拂面而来,一扫先前在广州如夏的气温。当汽车奔驰在清秀的柏油路上,我才真正感受到此次旅程已然开始。汽车不紧不慢地穿行在山间公路上,两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了长溪古村。

  停好了车,我们把行李放寄放到客栈里,开始钻进长溪村的街巷里溜达,全神贯注地审视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小村落。整个村子四面环山,古枫林立,最大的特点就是山多水多。当地人说,长溪古村属于典型的深山区农村,四面都是大山,空气非常好,气氛也相当安静,历史还特别悠久(千年建村史)。以至于当地人还保留着小范围的独特人文传统习俗,这和婺源当地的其他一些著名古村落是不太一样的,不过民风却是同样的淳朴。

  别看当地人的住房是清一色的黛瓦白墙徽派风格建筑,其实当地人还是苦于交通不便,生产力落后,村民的整体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除了偶尔有几辆旅游大巴把游客从景德镇那边拉过来参观一下,当地人可以售卖一些土特产之外,似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还没有太多的痕迹。

  我想不通,如此一座有着3000多人口的大村怎么会深藏在如此交通不便、又偏僻的大山沟里呢?如果是在古代,尚可理解人们为躲避战乱而蜗居此地,但在太平盛世下,则村民为何不选择搬出村庄到交通环境更发达的地方定居呢?

  从当地稀稀拉拉的游客量可以明显感觉到,长溪古村相比同属婺源县的庆源古村、江湾古镇、清华古镇等一干牌子叫得当当响的古村落,此地的知名度简直是“地板级”了。当地人更多是在慢吞吞地享受着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贵在真实,贵在质朴,是我对长溪古镇的另一个深刻印象。走在街头,你很少看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象,也没有太宽阔的停车场和游客中心,相反黄狗、古桥和老屋才是这里的主角。河边正有几位年轻的妇女在浣衣、洗菜,不经意间我和她们对视,她们迅速地低下头忙起了手上的活计。

  长溪古村的街道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沿着河流走向又长又细,村里的主路是一条从北到南的较古街。不过整个村庄也有点像被猫儿吃剩的鱼刺,沿着主街随便走几步就会遇到一条条曲折的小巷,如果你往里面走,会发现还有更深的空间可以探索。小巷子的两侧,多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徽派老建筑。

  走出巷子,一条平缓的河流从村前流过,它就是这座村庄的名字来源——长溪河,据说,这条河还是婺源地区的四大水系之一,全长近40公里。一座古石桥卧在水面上,我们走近看,石桥上刻有“石宝,乾隆四十三建”的字样。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古石桥,以六块长约7米的大青石拼接而成,就连村里的老人也不清楚,在没有现代大型机械化设备的时候,修这座桥所用的巨石到底是从哪里运来的,具体是怎样运输的,最后又是怎样搭建起来的?或许这其中的秘密还是与长溪河有关。

  实际上,这条古老的水系带个这座赣东北山区小村庄的不光是绿水青山,还有遥远而身后的人文历史。当我们问及当地年轻人为何不选择搬到外面大的县城或者城市工作居住?他们告诉我,从自己爷爷的爷爷那一代,自己的族人就住在这里,习惯了长溪村的山山水水,不想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谋生。而到了自己这一辈,原本想要去大城市打工创业,但苦于竞争压力太大了,一些出去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长溪村年轻人愿意守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创业。特别是这几年,古村开始小规模地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多的游客看中了长溪村的自然环境,愿意来这里旅游(尽管游客量没法和婺源当地那些著名的古村相比),渐渐地,更多的村民加入了游客服务大军,一些人家因此而脱贫。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语是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需要的就是从上到下的一个坚持,早晚会见到成效!

  在现今社会,国内许多古村落盲目打着“旅游大开发”的旗号貌似“蓬勃发展”,最终不一定会致富脱贫,但却一定会损失了传统的本真和灵气,变得越来越不堪入目,不被游客所接受,而像长溪古村这种“因交通不便,至今藏在深闺”“开发缓慢”,甚至“以静制动”的古村越来越少了。或许,我们应该感觉到庆幸,甚至应该祝愿它:今后还能保持如此纯洁性,再过100年,仍然还是这么养眼!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