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
来源: 精品旅游 | 作者: 吴林 | 发布时间: 2020-05-04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成都宽窄巷子,这个五一和以前的所有假期一样,仍然被游客挤爆,据说这里可以找到“老成都”的味道。不过,真正的老成都人却表示,几乎不去宽窄巷子,因为人太多了,也太商业化了。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无论怎么样,外地游客来了成都,还是一定要去宽窄巷子走一走的,即使很挤很堵,比如我。这几天进宽窄巷子需要出示“天府健康码”和戴口罩,成都所有的景区也都是这样,游客太多,需要排队参观。
一般情况下,来宽窄巷子主要是做这几件事:拍照打卡、品尝成都小吃、喝盖碗茶、掏耳朵。这里汇集了成都所有的地方小吃,吃货走一圈估计体重要增加个一两斤的。成都的小吃大部分油水多、辛辣,吃完再喝一碗老成都的盖碗茶就可以化解了,盖碗茶是成都最有代表的特色味道,竹子做的桌椅,一套盖碗一个水壶,嗑着瓜子,吃着花生米,品着茶,可以打发一天的时光,安逸。
掏耳朵应该是“老四川”保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我去年五一在重庆时看到那里的这个行业也很专业,很火爆。成都宽窄巷子里掏耳朵的生意也都不错,许多游客都会体验一下,价格不贵,看了一下掏耳朵师傅们的工具,真的挺“专业”,各种工具精致小巧。如果你来成都,会让专业师傅帮你掏耳朵吗?
宽窄巷子曾获得“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是四川历史文化名街、成都新十景,现在看起来主要是商业,其实这里是成都的一处古建筑群,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巷组成,民国以前叫胡同,后来才改为巷子的。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贵族聚居区,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康熙皇帝平定了准格尔叛乱后,留了一部分士兵镇守成都,在以前“少城”的基础上重新扩建了一座“满城”,当时城内只有满清贵族的八旗子弟居住,普通百姓是不让进的,到了清末,清政府衰落之后逐渐开放。
清末民初的满城里面有达官贵人,也有做生意的贩夫走卒,“成都味儿”的格局慢慢形成,那个时候的宽巷子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名曰“如意胡同”或“明德胡同”。1948年,城市勘测的时候工作人员把宽一点的巷子标为“宽巷子”,窄的标“窄巷子”,有水井的那条就标了“井巷子”,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宽窄巷子。
在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清代所建满城的城墙、城门等设施都相继损毁消失,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了三条巷子和一些古建筑。一些老式豪宅是成都特色的院子,还有教会留下来的西洋风格建筑。
比如这座“恺庐”,位于宽巷子11号,门头最富标志性,院门用特制的青砖砌成带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门,门洞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二字写法革新,一反当时中国人从右向左读字的规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椭圆形图案,代表高悬“避邪镜”,意在镇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
现在宽窄巷子里的古建筑也大多被用来作为商业之用,宽巷子是老成都的“闲生活”区,成都的风土和民俗都在这里。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大部分改为了有格调的酒吧、餐厅,这里是受文艺青年钟爱的地方,感受慢时光。
如今的宽窄巷子身份就是成都旅游的一个最红景点,每天都是人声鼎沸,所以很多人说过于商业化的古迹只会来一次,不会再来第二次,因为总觉得这里少了点什么味道!那么,如果你来成都,还会去宽窄巷子吗?欢迎留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