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美土司:历史迷雾中的喀斯特 “洞蛮”王国
来源: 精品旅游 | 作者: 梁芳 | 发布时间: 2020-03-13
税晓洁 摄影并文
越过北纬三十度线时,我停车在卫星图上量了一下,距鹤峰县城直线只有十五公里了,雨终于稍息。
这一带层峦叠嶂,溪涧纵横,《鹤峰县志》上说境内有13条较大断裂、褶皱向斜12条、背斜12条,全县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岩溶洼地、漏斗、溶洞、盲谷、暗河、伏流随处可见,碟状洼地、坡立谷、浑圆状峰林残丘等遍布……
我盯着风挡玻璃看了好几分钟,确认没有雨点落下,赶紧大着胆子取出无人机。天色已暗,飞行不是很成功,但预设中的“天坑”还是看到了,了却心中一个疑惑。
地形异常复杂使得道路非常艰险,清朝文人顾彩曾在这一带游历五个月,惊呼“呜呼!蜀道难其难,未必如屏山……”此言不虚,我此行是对照卫星图找大路走,实地也走很艰险,直观感受到:这里可能是全中国喀斯特地貌形态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税晓洁 摄影
继续前行,翻过一个制高点,一条云带正漂浮在溇水河深切的大峡谷上部,断断续续,夜色中似乎黑白分明边缘却又朦朦胧胧,可谓美景如画。
手机拍了一张,黑乎乎的,我却无心再拍了,懒得去拿相机更懒得搬三脚架,思绪一片混乱,脑子似乎又很清醒:现在的位置是在长江三峡以南,湖南、湖北交界,在地理常识上居于中华版图中间,处在华中与川蜀两大文化圈交汇带上,应并不算偏远,但《鹤峰县志》中该县的历史却是从清朝才开始有记载。
之前只有简单一句:“早在两千多年前,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雄踞一方,连续八百余载”。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相邻的《五峰县志》也类似,大事记始自清雍正十三年(1735)。我有收集县志的习惯,各县但凡谈及本地历史,往往一说就恨不得说到史前,所谓历史悠久云云。
这次我是从湖北西部最北端过长江纵切过来,车上刚好有鄂西北的《竹山县志》,大事记就早多了,始自公元前611年(周匡王二年):“楚大饥,庸率群蛮叛楚。8月,楚伐庸,楚人、巴人、秦人灭庸,庸地入楚,置上庸县。”
同属湖北的竹山县距此不过几百公里,同样紧邻华夏主流文化圈,差异竟如此之大,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之所以有如同国中之国的政权存在多年,可能正与此地特殊地貌密切相关吧?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土司制是由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夷制夷”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境内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其间接统治。
田氏土王“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中央政府册封土官因俗而治“受朝廷之节制,完粮赋而不食俸禄、听征调而不用军饷”,基本上就是个独立王国。
清朝雍正皇帝曾在给地方官奏折上的朱批中说:“楚蜀各土司中,惟容美最为富强。”
容美土司在武陵山区鹤立群雄,辖地东部与荆楚地区相接,西面连接巴蜀,向南经过溇水、澧水可到达洞庭湖区,北方与汉化程度较高的长江三峡南岸地区相邻。
鼎盛时期容美土司的管辖地盘达700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和宜昌市五峰县大部;宜昌市长阳县的西南部,恩施州巴东、建始县等清江以南的大部地区,甚至延伸到清江以北的野三关一带,以及与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与之接壤的部分地区。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如果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建立黄沙寨千户算起,到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土归流,历经425年15代23位司主。2006年5月,容美土司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进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容美土司考古队自2011年开始对容美土司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调查、勘探,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负责人康予虎介绍说:容美土司疆域广阔,曾修建近二十处行署及相关设施,形成较庞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这些遗址分布在鹤峰五峰两县12个乡镇14个行政村,涉及面积达510多万平方米,分为中府、爵府、南府、西府、北府等五个大遗址片区。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税晓洁 摄影
目前共发现有细柳城、小昆仑、紫云山、戏楼、万全洞、万人洞、情田洞、天星寨等多处遗址,官坟园墓地、土司家族墓地、向氏家族墓地等3处墓地。
由于历史或自然原因,容美土司遗址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地面不见建筑痕迹,文化遗物主要为砖瓦等陶质和石质建筑构件,还有“情田洞”、“情田洞记”、“万人洞记”、“万全洞记”、“高山流水”等不少石碑和石刻,成为见证研究容美土司历史的文化瑰宝。